归去来兮辞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 分享到:
loading...
《归去来辞》 作者: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山由〕,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木卓〕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图•临清流而赋诗》 明•李在。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似闻水流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展卷命笔,已入情景交融境界。 陶渊明和他的《归去来兮辞》一直在被讲述着,演绎着,从未止息。同一个故事文本,虽由不同艺术形式呈现,立意却一脉相承。那些生动的辞句、幽绝的笔墨、孤傲的弦韵,使人如临其境,每每体味,似觉陶公在侧,身心焕然。先贤的生命仍在流转不息的文化脉搏中跳动和延续,是谓艺术不死而弥新。 赵孟頫行书《归去来辞卷》高清长卷 《归去来兮辞图•或棹孤舟》 明•夏芷。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七段,诗人趁趁兴乘舟,载书远游。姿态闲适以坐舟中,凝视水之前方,画幅中用以表现水天一色的大面积留白尽增情致,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图•农人告余以春及》 明•马轼。此幅为图卷第六段,诗人通过农人耕种,得知春天到来。画面以左右对称的朴实构图,使诗人观耕和农人劳作的情景相呼应。 《归去来兮辞图•稚子候门图》 明•马轼。诗人与家人久别重逢,一派温馨团圆氛围。画家刻画的诗人、小儿、邻居、僮仆各人情态不同,匠心顿显。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图•问征夫以前路》 明•马轼。此画描绘诗人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虽未描摹山林全貌,而山林幽静之感更浓,初步映照文学文本中的自然意境,并为之后的情节作铺垫。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辞》 载于《春草堂琴谱》 《归去来辞》入乐演唱后,其歌词与文学原作保持一致,音调简洁流畅、耐人寻味,将文学文本的意境加以升华,为明清时期诸多琴歌谱集竞相收录,并在流变过程中,衍化出三个支系的谱本。其中又以前文提到的《谢琳太古遗音》谱本流传最为广泛,它“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既可作为琴歌演唱,也可作为琴独奏器乐曲,指法简明易弹,初学即可操习。”(成公亮《琴歌<归去来辞>考》)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辞》局部 元•赵孟頫 而后世琴家感陶诗之隐逸情操,将辞赋入乐,合丝桐之格律与韵致,创作出琴曲《归去来辞》。琴曲缀以文词,一字对一音,适合演乐为歌。现存最早的《归去来辞》曲谱初见于明正德六年《谢琳太古遗音》(1511年),后有《重修真传》、《文会堂琴谱》、《春草堂琴谱》等二十余部谱集转载。《醒心琴谱》载:“此曲应为俞琰(宋末元初道教学者、琴家)初作,而盛于明朝。” 《归去来兮辞》卷局部 北宋•苏轼。东坡书法兼得二王、顏真卿、李邕、杨凝式之长,其书风充分流露瀟洒奔逸豪迈不羈的气概。此卷文字意态丰腴,结体稳密,纵笔重,横笔轻,撇戈笔划,左伸而右缩,為苏字特色。 《归去来辞图》 南朝•陆探微。陆探微(420-479年)笔迹劲利如锥刀,刻划的人物,秀骨清像,栩栩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