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人间万卷书,不如读懂马未都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 分享到:
loading...
  09   自观复博物馆创办以来,诞生了中国多个博物馆奇迹。   观复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从一开始,马未都把博物馆的门票设计成六张书签,二十年内,没有一个人往地上扔过一张门票。   2010年8月,马未都公开宣称:新馆正式建成后,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赠,一件不留。   那可是随便挑一件出来,就价值几千万的古董,说捐就捐了!   “裸捐”一出,所有朋友都来劝他,马未都倔脾气不改:我不是古董商,不需要子承父业,我不希望我像老地主那样,死了之后,孩子们为我留下的玩意,争得头破血流。 ...   李翰祥   08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马未都功成名就后,早就登上了第二层楼。在余下的岁月里,他把自己安放在第三层楼。   马未都的人生有两个原则:   一:从不在公开场合,电视节目谈文物价格。   二:从不参与帮别人打眼买古董的应酬。   马未都讨厌听人谈古董的估值,别人请他去打眼,他称病不去。也拒绝在任何电视节目上谈文物价值多少钱。   他说:文物没有价格,文化永远是无价的。文化若变卖给金钱,所谓的文明就像行尸走肉。   见得人越多,马未都 ...   马未都鉴赏瓷器   07   1992年,马未都收藏的古董已经多达1000多件了,家里根本放不下。   有一次,马未都看中了一款黄花梨大方桌,家里实在放不下,就把床给扔了,每天带着老婆像猴子爬上爬下睡桌子。   香港导演李翰祥,有钱有才,爱好古玩。外界人称:李翰祥买古玩,用火车拉!   1998年,李翰祥突然打电话给马未都,想转给他一批古家具。   下午双方约见面,李翰祥了给他一份清单,罗列了十几件有年份的硬木家具,还标了价钱,准备第二天具体谈。   第二天一大早,北京晚报登出消息:李翰祥猝死。   原来李翰祥 ...      《海马歌舞厅》剧照   06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出走,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兜兜转转他才发现,古玩收藏,才是他一生最想做的事情。   从此之后,世间再也没有编剧马未都,也没有作家马未都。只有一个慢悠悠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四九城的“散人”马未都。   他与工匠、民俗艺人混在一起。   他放眼望去,满街都是宝贝儿,人们争着淘汰老家具,换上电镀的,人们争着淘汰木床,换上席梦思,马未都照单全收。   最后以至于胡同里大妈看到他,都说:那个收旧板凳、旧椅子的又来啦!   为弄清各个历 ...   马未都一家   1990年,马未都带着他的笔名“瘦马”,从文学圈彻底消失了。   马未都是第一个把工作裸辞的人,就给出版社打了个电话:我以后不来了。   很多人不理解,那时候国内文坛牛气冲天,三个BAT董事长加起来都没有半个作家牛逼。而马未都是作家的伯乐爷爷,更牛逼。   马未都却说不要就不要了。   因为那几年,马未都亲眼看见文坛的堕落,文化圈变成了名利场。作家们争相给评委们送礼,买奖,买版面。   那时候人土,送礼也土,都送土特产。收了孝感麻糖的评委,说湖北作家应该获奖。拿了山西汾酒的评委,给山西 ...   05   马未都刚成家的时候,攒了1600块钱块钱准备买台彩电,小两口过过小康日子。   那天,马未都揣钱上街,在王府井的商店看到一组四扇屏,钧瓷内镶,古朴风雅,认定是宋朝的物件。   马未都走不动路了,砍了半天价,正好1600块钱买了下来。扛着四扇屏,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老婆拿他没办法。   过了几年,他在上班,老婆给他打电话:咱家被贼洗了!   马未都跑回一看,新买的电视让人抱走了,四扇屏还在。   马未都乐了:这贼,没文化太可怕!   警察来了,见他还乐颠颠的,警察不解:这瘦猴,有病!从没见过被偷东西了,还乐成这样的。   马未都一听,接着乐,还说这贼真特么忒仗义。   很多媒体称马未都:京城玩家,玩家嘛,轻松,洒脱,不那么正经,就像他本人。   嘻嘻哈哈的毫不正经,内心澄净的勇敢前行。   海岩   1988年,30岁的马未都认识了74岁的大收藏家王世襄。没事就往王世襄家里跑,听王老聊古董,听着入迷。   1966年到1976年,古董是中国人的负资产。   谁家有古董,谁家受牵连。   除四旧时,很多人拿棉被包着古董,砸碎了往垃圾桶扔。80年代国家出于发展外贸的考虑,才恢复了向民间收购古玩旧货。   当时,马未都单位8点上班,马未都每周两次六点出门。骑着自行车,挎着大黄包,链条都蹬红了奔玉渊潭公园东门,去赶古董早市。   收完了古董,难以按捺内心焦躁。   大半夜,去找朋友魏人一干人等穷显摆,敲门,半 ...   马未都和王朔   04   在北京城,马未都有一大堆不正经的朋友,最著名的是王朔和冯小刚,几个人去找海岩蹭吃蹭喝。   海岩不姓海,姓侣,在昆仑饭店当大经理,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穿西装皮鞋走道的稀有物种。   马未都几个人得闲就去昆仑饭店,见到海岩就喊:哎呦喂,侣总,侣总,您吃了没?   海岩够意思,一看就懂了,安排一桌好菜,等吃完了就跑过来签单。酒足饭饱,几个人腻在昆仑饭店游泳池里。   整个游泳池,来来回回就他们几个男的,一个女人都没有,寡淡得不行。   他们腻在那儿神侃,聊剧本,结果游了大半年,水都游脏了,一个剧本都没写出来。   马未都淘来的一张旧照片,把自己身着中山装的旧照PS上去了。   03   马未都的传奇人生是从这篇小说开始的。   几日后,《青年文学》主编陈洁东上门找他,甩他一篇稿子,问:这,你能改吗?   马未都一下午改好了。陈洁东一看,特别满意,撂话:你来杂志社当编辑吧, 60块钱工资。   第二天,马未都去编辑部正式上班,北京的风吹着他26岁的脸。   到了编辑部,他傻了,原来和他当同事的,不是大作家,就是大记者、大编辑,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小学没毕业的白丁。   马未都的虽然学历最低,但眼力却是最好,80年代最负盛名 ...   马未都父亲   02   世界有多复杂,人便有多寂寞,人生有多少种,书便有多少页。马未都读书入痴入魔,在书里阅览了人间,读懂了人性。   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还有好书可以读。   马未都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常用读书来安慰自己,读着读着便从书中走出一个新的自己来。   1975年底,马未都返京,被分配到航天无人部当铣床铣工。凡有时间,便泡到图书馆,如一根草药泡入酒中,书就是马未都全部的酒。   80年代初,文学热,全国三个青年,两个半搞创作。   马未都身高一米八,体重就100来斤。因为人瘦毛长,故取笔名 ...      文/牛皮明明   二十年前,马未都以一己之力创办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全国共有2000多家私人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   从一开始,马未都把博物馆的门票设计成六张书签,二十年内,没有一个人往地上扔过一张门票。   马未都公开宣称: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赠,一件不留。   此话一出,惊骇世人,博物馆里随便随便挑一件东西出来,就价值几千万,说捐就捐了!   马未都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大部分人到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