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有着中国人传统审美意识的现代派画家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 分享到:
loading...
▵ 林风眠像(约1920年代初)他生于1900年,是20世纪的同代人,又是这个翻天覆地的百年的曲折命运的见证人。他的人生几乎映衬着一个世纪的民族文化的寻觅和苦难。但他的艺术,却仿佛孤行在这一切之外,吸取民族民间的养料,秉持东方艺术的理想,从抒情诗意的一端,到苍凉忧郁的另一端,创造着一方清新隽远的新天地。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林风眠(1900-1991)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留学法国,1925年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 年,在杭州主 持创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任首任院长兼教授 ... 林风眠像(约1930年代) 可以说,林风眠是一个孤行者。他26岁的时候,回到北京执掌北平艺专;28岁,建立了杭州国立艺术院,即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团结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塑造了建院初期辉煌的十年,提出了系列中国艺术教育初创期的艺术主张,塑造了当代艺术开创时期的高峰。但是1938年后,他就如孤行的白鹜一样,开始艰辛的人生,几乎都是孤独度过,就是以一个温厚的老人的形象领受这些苦难,笑对人生的变迁。我们感到他的内心有中国知识分子隐忍的胸怀和能力,也正是这种隐忍养育了他的艺术。在他的艺术中,我们看到了苦难但没有抱怨,感受到悲情 ... ▵ 林风眠像(1950年代) 而林风眠也认为,要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改变中国,但他不认为应简单引进西方写实主义,而应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西方自由创作的主张,这些在很多岁月中都受到误解,被视为洪水猛兽。1949年后,因被视为新派画不受到重视,他凄然离开学校。林风眠认为我们不应简单模仿老祖宗,也不应简单模仿自然,而应将两者嚼碎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吸取有益的东西,进行自由创造。他强调独立的意志、自由的精神,到了今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它对艺术发展的意义,对于引进西方、振兴中国文化的独特意义。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讨论林风眠的时候尤 ...▵ 1990年2月吴冠中与林风眠在香港太古城寓所 吾辈素人,虽无缘亲见林先生的慈容善目,却在诸多前辈的深情回忆中,在他的慷慨激情文章里,遥想他的音容笑貌。尤其在先生的画作中,一再感念到他的天地悲怀和诗心雅格,又在国美之路的每一道梳理中,在每一个端头,触发他的先驱和导师的意义。所有这些都化合而成我们对先生的记忆。这个记忆是我们自己的理想塑造,也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记忆,我们格外珍视这份生命记忆的纯洁,不容他人出于幼稚或出于贪婪地涂抹。面对这颗饱受命运磨难,却代表了东方造化诗性的在天之灵,面对国美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学术脉络,每每清夜梦回,深感责任的重大。 部分作品欣赏: ▵ 《农舍》67×65.8cm 1940年代 ▵ 《大丽花》67×68cm 1950年代 ▵ 《风景(松林)》 67×68.4cm 1950年代 ▵ 《大理花》纸本水墨 65.5x66cm 1960年代 ▵ 《横笛》纸本彩墨 34x34cm 1960年代 ▵ 《莲花》 纸本彩墨 67x69.5cm 1960年代 ▵ 《宇宙锋》纸本彩墨 51×41.5cm 1977年 林风眠年表: 1900年 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一),生于广东省梅县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取名绍勤,读蒙馆时取学名为凤鸣。留学法国后自名风鸣、蜂鸣、风眠。 1904年 5岁入蒙馆,并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 1914年 15岁,高级小学肄业,越级考入省立梅州中学,得美术教师梁伯聪指教。 1919年 20岁,9月,报名参加留法俭学会。12月,赴法。 1920年 21岁,1月28日,抵马赛,初以半工半读方式补习法文和素描。 1921年 22岁,考入法国蒂戎美术学院学习西洋画,半年后被院长杨西斯推荐到巴黎国立高等 ...▵ 为艺术战——林风眠评论奶萨: 林凤眠对国画的影响是巨大的 徐悲鸿也是国画大家,更有名的是他的精力, 徐悲鸿,和劳苦大众站在一起,致力于把西方的科学教学体系引进到中国,进行无产阶级改造。 林风眠、刘海粟属于知识精英阶层,和劳苦大众有些距离感。 一个是混大众的,一个是混小众的。 都是杰出的教育家。 艺术家是人民,也是人类个体,不同个体组成族群,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 艺术家所表达的到底代表了谁? 个体不能够脱离群体(例:人类社会)讨论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呈现过程,代表了一些族群的思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