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新中国七十年经典国画 (5)

[复制链接]
分享奖励排行榜
发表于 2020-6-24 1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玉珏 《山村医生84.5cm×61.5cm 1963年中国美术馆藏

山村的夜,披着白衣的女医生在灯下捻着棉签,为翌日医疗工作做准备。捻棉签这一细节的构思,表现了山村医生对农村医疗事业的关爱和敬业。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女医生俊美的形象,墙上草帽旁插着采摘来的一朵小山花含义隽永,点出了女医生“踏遍青山”的足印,其间还有平凡又令人钦佩的山村医生像山花一样美丽的寓意。20世纪60年代初,广州美术学院王玉珏的毕业创作《山村医生》一经问世,人们就为这幅既平凡又意味深长、画意无尽的作品所倾倒。《山村医生》以其清新明朗、生机勃勃的画意和生命力,在意境上、技法上摆脱了以往工笔画、仕女画的束缚,“笔墨当随时代”,工写结合,使这一郁勃向上的画面充满活力与时代气息。

640?wx_fmt=jpeg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107.8cm×107.5cm 1963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

20世纪50年代后期,潘天寿曾深入浙江雁荡山写生,画了许多以雁荡山风景为题材的作品。作为潘天寿现代花鸟画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之一,《小龙湫下一角》描绘的是雁荡山灵岩寺后一个小瀑布的景色。他常说:“荒山乱石, 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在画家的用心经营下,画面上的小龙湫,花繁草茂,流水潺潺,别有一番引人入胜的景致。方形的构图使画面饱满紧凑。龙湫水是画面的视觉中心,配以山岩与花草结合。这既不同于前人的鸟瞰式山水,又不同于仅配以假山的单纯花卉。在语言表现上,为使山水与花卉和谐地统一在一个实景之中,作者以变化丰富的线条构成画面的骨架,追求构图的骨力与气势之美,这既不同于山水的皴法,也不同于花卉的没骨法。虽不是主题性创作,但潘天寿以花卉和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创造出清新的意境来反映新时代的气息,最后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现代花鸟画的审美图式。

640?wx_fmt=jpeg

李可染 《万山红遍136cm×85cm1964年北京画院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JU*XI在1925年冬对国家命运发出的感叹,也是伟大领袖对青年时代GE*MIN斗争生活的回忆。这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正表现在李可染的代表作《万山红遍》之中。李可染借鉴了黄宾虹的“积墨”法,将片片朱砂色由浅入深地层层积染。作品在弥漫着一片朱红的同时,却并未显现出视觉上的单调性。画面山间的黑白房子在红色中成为了绝妙的点缀,更加突出了红色的灿烂热烈和白色的纯洁剔透。同时,李可染借鉴了五代北宋山水画的构图,让主峰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显得雄伟巍峨,从而实现了此画艺术性的升华。

640?wx_fmt=jpeg

宋文治 《新安江55cm×40.5cm 1965年 家属自藏

新安江水电站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是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的一批作品,以传统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和现实题材结合,反映新中国建设者们的辛劳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国影响甚大。宋文治的《新安江上》正是这样一幅表现水电站建设成果的经典之作。作者开创性地用淡墨勾线来表现大坝这个主角,反而使它在苍茫的水雾中更显得巍峨壮观,也使得下游的村落和舟楫显得更加宁静祥和。

640?wx_fmt=jpeg
卢沉 《机车大夫135cm×260cm 1964年北京画院藏

劳动工人是新中国美术家们表现的重要主题,《机车大夫》表现了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塑造了一批积极乐观、朴实向上的铁路工人形象。画面中的老中青三代机车修理师傅形态各异、特点鲜明,都面带笑容、自豪地将目光投向左方——飘来的一阵白色烟雾分明是刚刚修理好的机车行驶过去所留下的。作为一幅构思布局巧妙、写实手法高超的作品,《机车大夫》展现了作者面对时代召唤时的奉献精神和真诚态度,在半个多世纪后仍然散发着巨大的魅力,感召着一代代观众。

640?wx_fmt=jpeg

姚有多 《新队长163cm×115cm 1962年中国美术馆藏

在新中国的农村地区,人民公社曾经以集体所有制的巨大优势顺利地完成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中国的工业化积累了坚实的基础。而生产队则是人民公社中重要的组成单元。作品《新队长》描绘了一位新当选为生产队队长的青年农民和社员们在一起的场景。新队长似乎正在表态,而周围的人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作品中对农民群体形象的刻画十分生动,新队长乐观刚毅、体格健壮,仿佛时刻准备带领社员们为农业生产再立新功。

640?wx_fmt=jpeg
魏紫熙 《天堑通途》85.2cm×140cm 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代表了新中国在桥梁工程上实现的突破,也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展示着中国建设者们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探索技术新高度的决心。这一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地标建筑,在魏紫熙1973年绘制的《天堑通途》中,被表现得尤其出色。20世纪70年代后,魏紫熙把艺术探索的方向转向了山水画的创作,佳作迭出。经过巧妙的匠心运用,他将南京长江大桥这一宏伟主题处理得雄伟空灵,富有艺术感染力。

640?wx_fmt=jpeg

有人访问你的分享时,你将获得奖励(每次1金钱,重复访问不计)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