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赛壶网

头部广告

版块导航

资讯
热点信息展赛资讯
烟壶
烟壶光韵内画艺术烟壶文化烟壶知识藏友交流内画点评
名家
大师专栏内画名家艺术机构赛壶展厅
书画
绘画艺术书法集萃金石篆刻诗词文赋
文玩
古玩收藏当代艺术
生活
衣食住行摄影采风海阔天空中华传统
站务
公告信息意见建议议事厅回收站
赛壶网 Portal View Threads

壶中天地间,掌心中国美

Publisher: admin | Publish time: 2019-5-30 20:04| Views: 5144| Num of Comments: 0|Thread manage logs


0?wx_fmt=jpeg

中国人对“美”有本能的执着,拿到什么,都忍不住要捋起袖子将它琢磨切磋得好看。外国人远渡重洋进贡的鼻烟瓶,中国人嫌单调,将它们改造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有些物品的故乡在遥远的别处,最后却在异乡获得了新生。从平平无奇到巧夺天工,这就是鼻烟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生命蜕变。


0?wx_fmt=jpeg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们很难想象万丈江山就藏纳在这个巴掌大的玻璃壶里。崇山依旧险峻,古木依旧葱茏,尺寸的收缩丝毫没有损蚀本应大笔铺张的国画之美。内画家用纤毫毕现的神妙笔触,将水墨画的精深意境全部收纳到了这个盈寸天地里。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内画鼻烟壶
内画壶又叫内画鼻烟壶。在中国,先于鼻烟壶出现的是舶来品鼻烟瓶。西方人向万历皇帝进贡鼻烟的时候,用大小两种四方玻璃瓶装着,瓶身外描着金花,时人称之为“大金花”和“小金花”。这造型平平无奇的玻璃瓶,也许料不到自己在200多年后,会以内画鼻烟壶的惊艳容貌迎来新生──中国就是这样一片能化庸常为神奇的土地。
0?wx_fmt=jpeg

制作
0?wx_fmt=jpeg
  
内画壶的制作,一般是在水晶壶、透明或半透明的素玻璃壶内,用特制的弯头竹笔,蘸取墨汁或颜料,从小口伸入瓶里,在内壁上反向作画。由于玻璃瓶内壁光滑,着色难度大,所以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将金刚砂或铁砂掺水灌入壶中反复摇晃,这个过程趣称为“串膛”或“涮里”。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当内壁磨成毛玻璃之后,着色变得方便,颜料蘸于其上还会产生类似墨染宣纸的效果,与通透朦胧的内壁相映衬,如梦似幻。

0?wx_fmt=jpeg


将千年的翰墨丹青微缩在鼻烟壶的寸天厘地之中,注定是一场艺术历险。创作内画,空间的限制以及作画方向颠倒,是两个主要的难题。挥毫作画本应是酣畅淋漓的事,但内画却要求画师的手指和笔杆在仅容一豆的空间内腾挪,如同针尖跳舞,极其考验画师的耐性与胆识。


0?wx_fmt=jpeg

另外,画师需要“正视反画”,即是一手握壶,一手用笔在壶内反向描绘,这样人们才能在外部看到正向的画像。诸多限制之下,如果没有对笔线条触的精准控制、对构图意境的胸有成竹,要想在鼻烟壶的盈寸心房中巧笔风流,创作出毫不逊色于纸绢之上的精妙书画,说是“难于上青天”,实在不为过。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有的内画壶里藏了故事,笔笔令人入戏:一位蓝衣老者骑着黑驴,红衣书童紧随其后,一驴一人迈着碎步,踩在白雪上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在壶中回响;有的内画壶藏了一个大自然,山水萦绕,花木摇曳,动物奔腾,满壶的生命力几近喷薄。更有精绝的肖像鼻烟壶,画中人一颦一笑,纤毫毕现,恍如立于观者眼前。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水墨艺术本是生于纸绢的,中国人却艺高胆大,将它移植到圆润的玻璃壶中。工笔写意从纸上跃起,千尺挥洒浓缩为掌心精华,广阔天地被精心收纳在壶心的一笔一画里头。中国艺术家用内画神技,让初时平凡到极的鼻烟壶成为极致美的化身,这样的美物,才足以装载中国人所有的艺术想象。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必须要美,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一份执着。内画师赋予鼻烟壶的精心勾勒,与中国的文化想象相熔铸,最终完成了鼻烟壶的艺术重生。这是美的奇迹,也是中国人的奇迹。

0?wx_fmt=jpeg




Latest comments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QQ交流群手机访问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QQ反馈
快讯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