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5-4-26 13:13:00

内画艺术

  <br>  <br><img src="data/attachment/forum/201508/15/193735h6rwcwg9o87ov8o9.jpg" border="0" alt="" style="max-width:400px"><br>  <br><img src="data/attachment/forum/201508/15/193735q6x36boh618hrlxr.jpg" border="0" alt="" style="max-width:400px"><br>  朱希德,1972年出生于河北省阜城县。自幼酷爱绘画。<br>  1988年跟随李可染弟子李松林先生学习国画素描和水粉画。<br>  1992年拜内画大家王冠宇先生为师学习内画艺术,1994年在王冠宇老师的推荐下来到上海。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个性的创作理念。<br>  朱希德是有艺术想法和追求的,他多次走出中国,到世界各地举办内画作品展。<br>  1998年2006年多次东渡日本举办内画艺术展,2000年赴新加坡举办作品展,2001年赴澳大利亚举办作品展,2006年至2008年间四次赴德国举办作品展,2011年内画壶作品秋山图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金奖。<br>  2010年在南京东路558号陶瓷城创办烟壶珍赏社。现为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会员。内画大师作品展近日于小木桥路上的天乙文化广场举行,记者与朱希德就海上内画风格及发展作了一番对话。<br>  问: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经历着一个由兴转衰、再由衰转兴波浪起伏过程。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过程和前景的?<br>  朱:鼻烟壶其实是舶来品,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传教士把鼻烟壶传到中国,而中国则把鼻烟壶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创作了内画。后来内画逐渐在宫廷、民间传开,成了一种把玩,一种雅趣,它原先那种装鼻烟的功能逐渐淡化,到了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内画艺术到了巅峰时刻。内画在清代就涌现了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等大家。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内画鼻烟壶表现技法已日臻完善,精美的作品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在拍卖市场上,乾隆年间的顶级鼻烟壶甚至拍到千万元以上,而当代王习三大师的作品也拍出了100多万元的高价。<br>  问:有人认为内画艺术为何发展不够快,主要是工艺性太强,艺术味不够浓,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br>  朱:不可否认,内画还是归类于工艺美术的,工艺在先,美术在后,这是因为它对内画的绘画制作过程有诸多工艺上的要求,用的是一种细小的勾笔,而且是反画,一般书画家很难掌握。因为画面比较小,因此传统的内画要求精致、繁复、逼真,细腻。在这方面河北衡水的内画家游刃有余,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但随着收藏爱好者的多元要求、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工笔精致的内画往往显得过于机械,缺少情趣,而越来越多的内画家则对内画艺术有了一种新的认识。<br>  问:你来上海发展内画艺术近二十年了,也一直在追求海派内画艺术,你认为海派内画艺术的真谛是什么?<br>  朱: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大,毕竟学内画也只有二十多年,有许多的前辈一直是我追求内画艺术的榜样。我大概是我们这一辈扎根上海滩时间最长的一个,而且从来没有放弃。当初我的老师王冠宇把我推荐到上海来的初衷,也包含着让我学习海派艺术的用心。<br>  我认为,内画如果仅仅停留在精致、细腻、繁复上,就会缺乏生命力。近百年来,海派艺术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它的核心,就是始终抓住艺术作品追求心灵上的诉求与感应。一件艺术品追求表面繁荣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赋予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灵诉求,这样藏家才会有共鸣。海派艺术很注重一种情调,一种含蓄,它的艺术表达手法往往是写意、委婉的,用变形、夸张、虚实结合,甚至用瑕疵来显示自己的艺术理念,这种境界是很高的,很有情趣的。<br>  通常写实的作品第一次看上去很精致唯美,但多看几眼就会感觉审美疲劳,而海派写意讲究的是虚实相间,留有余味,每个人的理解会有不同,每次看过之后还会有新的发现,这就是一种魅力,一种把玩不已的魅力。<br>  海派艺术还讲究一个巧,因材下笔。内画也有个巧画的技巧。现在用作内画的鼻烟壶大多是用天然水晶和玛瑙制成,这些上好的材质有时也会有些瑕疵,有色彩上的不纯,但和玉雕一样,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用材质上的瑕疵,因材而异创作画面,这就给艺术家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我的作品里,我经常会尝试用瑕疵美来构思创作作品,而这种艺术创作往往显示了一种情趣,一种能力,让人感叹不已。<br>  (责任编辑:clansoft)<br> <br>原作者: 杨志洪<br>来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