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画大师吴建柱(一)

  • |
  • 幻灯播放
  • |
  • 查看原图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 分享到:
loading...
内画大师吴建柱 吴建柱,高级工艺美术师,首创了各种书体入壶,使其内画鼻烟壶由工艺品升格为艺术品。两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被专家称为“中国内书第一人”。一九四五年生于博山,十四岁便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学习内画,是“鲁派”内画二代传人薛京万先生的关门弟子。 鼻烟壶是舶来品,洋人吸食鼻烟的器具。鼻烟壶登陆中国,情形为之一变,实用变成了把玩。把玩是东方文化独有的情趣,更是能力。大清嘉庆年间,自从傅甘桓以水晶料器取代珠玉牙瓷首创内画鼻烟壶,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料器就是琉璃。外乡说琉璃,京城叫料器。而我的家乡山东博山,隋唐元明清代皆称颜神,康熙帝师孙廷铨又称颜山,是明清两代中国琉璃的制造中心。康熙《益都县志》记载:“其器用淄砚、琉璃、瓷器,颜神镇居民独擅其能,镇土瘠确,而民无冻馁者以此。”博山鼻烟壶以及吴建柱内画艺术在其发展史上居于何种位置,是我很早就想厘清的一个课题抑或夙愿。我结识李克昌先生为时不晚,只是先生去国离乡,远居澳洲,音信渐疏,幸好与吴建柱先生的交往延续了下来,使我不时有机会观察博山内画鼻烟壶的气息和走向。 田园风味(1996年故宫博物院收藏) 李克昌、张广庆、孙即杰、吴建柱、王孝诚、张广忠、王继泉、文向君都是博山人引为骄傲的“鲁派”第三代内画大家。他们中的每一位,又都是我所景仰的前辈乡贤,不论乱世盛世,他们都寂寞一隅,为自己心仪的艺术躬耕不辍,是值得家乡敬重和铭记的出色艺人。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北京的周乐元承传了傅甘桓,与马少宣、叶仲三等人形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内画家群体,便是“京派”。京城与博山在明清两代琉璃生产协作史上过从甚密,犹如“前店后厂”。乾隆《博山县志•孙延寿传》说:“家自洪武时隶籍内廷 ... 毕荣九内画作品(王冬先生提供) 有史料为证——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上海交通大学编行《交大季刊》第十三期科学号谢惠《山东博山玻璃工业概况》云: “查内画之业发轫于逊清光绪时,是时北平周乐元氏,颇负盛名。周氏故后,冯少轩氏继之。博山有料客王东海者,贩货赴平,因交易而识冯氏,遂得其真传。回博后,授其艺于毕荣九,毕氏又授予张文堂及袁益三二氏……今王袁诸人,相继物故,而博山之能内画者,有梁文焕,赵心如,张子祥,辛西园,王如亭,孙雪村,及薛禄万诸氏。” 1959年4月,14岁的吴建柱进博山琉璃厂内画组学习内 ... 毕荣九内画作品(王冬先生提供) 父亲之所以能够给吴建柱一个受用终生的告诫,得益于吴老先生的文化和眼界。吴金庭先生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员,曾经在夏家庄、西河、税务街、韩家窝当过老师,在夏家庄时还任过校长。五十年代初,学校的学生一放假,教育当局不许教员们回家,得去“受训”。因为凡是识字的教员都是国民党时期过来的,可利用而不可重用,而工农干部又没有文化,依赖这些教员又不能相信这些教员,便利用假期为其“洗脑”,以图使其脱胎换骨。吴金庭先生的侄子,吴建柱大伯家的长兄吴树生,与博山革命先驱张敬焘一世革命, ... 岳阳楼记 孙心如先生写隶,吴建柱就从隶下手。孙心如说从隶开始可以,以后还得学楷。写了,一星期送给孙先生看一次,孙先生谦恭热情,擅奖掖后学。经毕成彦引荐的年轻人有十来个,个个备受孙先生喜爱,学到后来,往孙先生家跑动的只剩了吴建柱一个。可惜这样的机缘没有多久,几年以后,先生罹患中风,说话做事已不方便,不久辞别人世。 一晃进入七十年代,吴建柱受命到市里筹备农业学大寨画展,来回跑张店,一跑就是九个月。在张店期间常去图书馆,看见一份日文版的《人民中国》,登出一幅楷书,作者沈觐寿。作品精美之至,吴建柱 ...